第467章 谁是接班人?

【谁是接班人?】

政治斗争中,哪有什么是非无辜?唯有政治立场之分,站错队,就是死路一条。所谓成王败寇是也。

面对冯道等人的据理力争,朱弘昭理屈词穷,迫不得已,说出了一句大实话:“如果李从荣成功了,今天被清算的‘贼子’就是你我这些人了,谁还能不被灭族?我们帮他们开脱,万一被指责包庇,把我们也划入‘李从荣党羽’怎么办?”

高辇是当之无愧的“李从荣党羽”,他精通作诗,甘当李从荣走狗,为李从荣积极出谋划策。此前,大将康知训曾与诸将密谋,要除掉李从荣,消息走漏,被李从荣得知,于是高辇就劝李从荣用“鸿门宴”先发制人,杀死康知训。

那时的李从荣羽翼未丰,担心擅杀朝廷大将会引来大祸。高辇劝道:“子弄父兵,罪当笞耳。若不然,悔之晚矣!”

李从荣优柔寡断,最终也没能实施这场“鸿门宴”。

李从荣兵败天津桥,高辇狼狈逃窜,逃到一户农家,手忙脚乱地给自己来了一套洗剪吹,落发为僧,想蒙混过关,因形迹可疑而被追兵捕获。

高辇毕竟满腹经纶,双手合十,口尊“阿弥陀佛”,一口流利地佛教经典倒背如流。康知训见眼前这位“和尚”与高辇有几分相像,也不敢乱来,于是让人取来成套的官服,给他穿上。

变装秀之后,康知训“哈哈”一笑,“别装了,没错,就是你!”

高辇自知难逃厄运,也不再狡辩,而是淡定从容地随口吟道:“朱衣才脱,白刃难逃。”神情自若,无比镇定地迎接命运的宣判,被康知训斩首。

最后,刘瓒、王居敏等人或是被无限期流放,或是被贬官发配。竟然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清洗。

从唐朝末年的懿宗皇帝开始,到今天的后唐明宗,“李从荣政变”是后期处置最温和的一次,没有之一。起兵谋反,武装冲击皇宫,如此重大的恶性案件,其受牵连人数之少、惩罚力度之微弱,世所罕见。

而这种仁慈的背后,真的是冯道、冯赟等人的据理力争吗?

通过李嗣源在“李从荣政变”的前后表现,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身处政治漩涡中的李嗣源的无力,虽然我们难以揭开这层黑幕,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,那就是李嗣源绝对没有占到主导权。

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对李从荣幼子的诛杀。身为皇帝,李嗣源已经明确表示要特赦他,留他一命,但“群臣”却坚持斩草除根,而李嗣源也不得不大哭着接受。

就在李从荣发动政变的六天后,11月26日,李嗣源终于在雍和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。

群臣议谥,最终由冯道定为“圣德和武钦孝皇帝”,庙号“明宗”。

李嗣源是烈士子弟,根红苗正。父亲是李国昌的爱将,曾立大功,他死的时候,李嗣源年仅13岁,却精于骑射,武艺绝伦,李国昌夸赞道:“英气如父,可侍吾左右。”后来,将李嗣源分配到李克用身边。

之后,李克用在汴州遭遇“上源驿事变”,当时李嗣源年仅17岁,冒着枪林弹雨护送李克用翻墙脱难。之后被李克用收为养子,赐名李嗣源。

在河东集团的发展过程中,李嗣源屡屡崭露头角,立功赫赫,成为河东集团的重要将领。李克用死后,李嗣源继续效忠李存勖。

李存勖猜忌勋旧,不断予以打压,并最终将他“逼反”,使得李嗣源在60岁那年登上皇位。

李嗣源做了七年皇帝,装了七年孙子。这个帝国天子、万乘之君,七年来妥协隐忍,抱着“大丈夫能伸能屈”的信仰,屈了一辈子。他的故事告诉人们,不要迷恋锅,锅也只是一个大一点儿的杯具。

前文已经有这位明宗皇帝的评价,在此不再赘述。

我们只想搞清楚明宗末年的这次政治斗争的基本逻辑。

按照史料的记载,似乎李从厚获得了充足的人气,群臣拥护。然而李从厚在位仅仅五个月,就被轻松推翻。

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朱温——朱友珪——朱友贞,所谓民心所向、众望所归的宋王李从厚,非常像朱友珪,仅仅作为一个过渡,或者说是各方势力博弈的权益之计,是大佬们“中场休息”的默契。

一般来说,被当成过渡棋子的人,需要具备一个基本要素——势单力孤,这样才易于被掌控,不会出现扮猪吃虎的惨剧。古今中外,有不少翻车的例子,比如唐宣宗,长期被人们当成智障,是王公贵族们的取笑对象,所以在多方势力角逐、博弈而毫无结果的时候,才不约而同地把他扶上皇位,等待大家暗中决出胜负,再行废立之事,结果翻车了。

而在明宗末期,李从厚就不幸被某利益集团选中为一枚政治棋子,他的唯一价值就是抗衡李从荣。

换句话说,“群臣”之所以拥护李从厚,是因为不拥护李从荣。

那么问题就来了,谁在拥护李从荣呢?或者,谁必须竭力反对李从荣?

不可否认的是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,很多真相被隐藏、篡改,即便是编造篡改,也该编的有鼻子有眼、像模像样,可总有些记载是七零八落、缺枝少叶,甚至是自相矛盾的,给后世研究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。

比如这次**,有一个人的立场就很难准确把握,而这个人的能量又不容忽略,甚至说能起到关键作用,这个人就是王德妃。

王德妃是否支持李从荣?

造成迷惑的原因,就是在权威的史料中,有关二人的记载存在着矛盾。一方面说王德妃对李从荣一直很优待;一方面又说王德妃在诛杀李从荣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王德妃既然在除掉李从荣的方面出了大力,理论上就是拥护李从厚的功勋,而李从厚在登基后,非但没有感谢王德妃,还差点儿要把她赶走,幸亏有曹太后袒护,才勉强留在宫中。

这就有意思了,如果王德妃反对李从荣,同时还不支持李从厚的话,那么……难道是站台李从益?

李从益虽然不是王德妃亲生,但自一出生便“过继”给王德妃,且李嗣源早就金口玉言,说这是唯一生在皇宫的孩子,我很爱他。

如果李从益能够坐上龙椅,那么王德妃便能母以子贵,说不定也能从“妃”转为“后”,因为后唐有颠倒嫡庶的先例。

而且李从益年纪幼小,如果承继大统,难免要由王德妃垂帘听政,这也有先例,邻国契丹不就是这样嘛。

特别声明,一家之言,个人观点,细思极恐,概不负责,雷同与否,纯属胡扯。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