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光二年七月,哀帝驾崩,驾崩前立河间王为皇太弟,次年一月改元永平,这年号寄托了新帝最大的期待,他临危受命,不得已登基,登基之后他只有一个心愿,就是希望这天下太太平平的,大梁皇室太太平平的。
只可惜天意总是跟人心愿反着来的,新帝希望万世太平,可这天下却纷争不断。自哀帝驾崩、朱家谋反后,天下各地节度使纷纷各自为政,虽没有自立为王,但境内官员也不再由朝廷指派,甚至连收缴来的税收都不再送入中央。大家都在冷眼旁观,想看着朱家的下场。
而被逼得第一个造反的朱荣此时却犹如困兽,他当初是被朱贵妃的刺杀逼得不得不举兵造反,他对自己实力也深具信心,自认哪怕朝廷出动禁军精锐,自己也有一敌之力。
起初事实也正如他所料,朝廷甚至都没派出禁军精锐,他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派来的军队打回去了,可朝廷的军队败了,但前来围剿他的人多了。
许多人打着剿灭反贼的旗号想要抢他的家业,甚至他驻守地的外族也趁着他四面受敌时趁虚而入。朱荣虽武勇过人,可他也只是武勇罢了,没有半点政治素养,遇到这中事,他凶性一起,索性一不做,二不休,同来犯的敌人硬杠上了。
朱家不过发家十多年,能有多少底蕴?哪里禁得住这等车轮战?不过短短半年功夫,朱家就内忧外患四起,朱荣没有退路,可他身边属下却不甘心随他等死。
朱家靠着流匪起家,得力属下也大多是流匪,这流匪懂什么忠孝廉耻?眼见朱家要翻船了,干脆联手将朱家父子和女眷都杀了,只有朱修远一人在朱荣拼死护卫下逃走。
一个声势赫赫的朱家、之前甚至能跟皇帝对着干的人家就这么烟消云散了。朱家是覆灭了,可朝廷的威望却再次降到底了,朱家覆灭靠的可不是朝廷军队镇压,而是地方势力。
这时郑中书提议要大肆封赏剿灭朱家的“义”军,这所谓的“义”军也是流匪,其中不少将领甚至是朱荣以前的属下,就是他们背主,朱家才会败得那么快。
对这样的“义”军,沈清、陆远不屑一顾,他们虽都算弄权的政客,可心里到底还留着几分风骨,自然看不上这些寡廉鲜耻的人,但郑中书却一力促成这件事。
郑中书看得很清楚,乱世之中家族想要安身立命,军队必不可少。郑家也有家丁,可家丁能有多少人?哪里比得上那些打过仗、见过血的兵丁?
沈家、陆家仗着有镇北王府,对这些兵卒不屑一顾,他们却不想别人有不如自己有,郑家难得有一飞冲天的机会,郑中书一心只想抓住。郑中书这会还不知道,自家后院都起火了,他的三侄子已经偷偷跟镇北王联姻了。
郑皇后这会被新帝荣养在宫中,她听从哀帝的吩咐,将庶子女都接到了身边抚养。宫里虽又有了新皇后,可陆皇后才十四岁,入宫不久,也无子嗣傍身,自然以郑太后和郑皇后为尊。
郑皇后想要跟家人见面说话也没什么顾忌,郑皇后是在妹妹跟慕八成亲后才知道这门亲事,她虽不懂朝政,可也知道她伯祖父跟镇北王不对付,父亲这样不是跟伯祖父决裂了吗?
“你爹说你伯祖父志大才疏,一心奢求不该求的东西,迟早拖累整个家族,我们不能被他带累了。”郑皇后的母亲说,她怜惜地望着女儿,恨恨道:“若不是那老东西,你又何至于沦落至此。”
她闺女还不到二十就已成寡妇。这别家的寡妇还能改嫁,可她闺女是皇后,自古就没有皇后改嫁的,郑皇后的母亲想想就心疼闺女。
她当初就不想女儿入宫,奈何家里没有她说话的份,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最疼爱的长女入宫,看着她当寡妇,孤居深宫,她心如刀割,女儿已经够苦了,她不能让女儿更苦了。
“可这件事不可能一直瞒着。”郑皇后蹙眉道:“现在家里还是要听伯祖父的。”
郑母不在乎地说:“你不用担心的,大不了我们就往北庭一走,那老东西还能追到北庭来?”
郑皇后被母亲逗笑了,她笑着微微颔首:“离开京城也好。”京城现在是个泥潭,将来迟早要变成虎穴,爹娘弟妹离开也好,至少自己不用担心他们安全了。
郑家三房跟镇北王府结亲的事,没能瞒住多久,郑中书知道这件事后,大发雷霆,叫来侄子就是一顿好骂!奈何郑三就好像一块石头,任伯父怎么骂,他都不还嘴,但伯父让他闺女跟慕八离婚,他又坚决不肯。
郑中书被侄子气得差点晕厥,但侄子怎么说也是郑皇后的父亲,他还是要脸面的,不想让外人看笑话,只能命令侄子淡化这门亲事。郑三本也无意大肆宣扬,因此这件事也只有几个有心人知道。
永平帝登基后,他倒是还想重用深受大哥信任的沈清,奈何郑中书过分强势,沈清又摆出一副心灰意冷,一心感怀哀帝的模样,这朝中的大权就渐渐落在郑中书手中。
哀帝登基前是太子,自小受的是储君教育,还知道如何处理朝政,而永平帝只是皇子,他又是哀帝同母的弟弟,跟哥哥感情很好,也从来没想过要跟大哥抢太子之位。
他从小喜好华服美食,打定主意要靠大哥一辈子,哪里想到有一天大哥会死?这对他来说无异于天塌,想着大哥如此英明神武都没法搞定朝政,他这中吃喝玩乐的还有什么指望?
是故他一登基就躺平了,也不管朝政,每天就沉浸在吃喝玩乐中不可自拔。陆皇后是世家女,她也知道皇宫是个深渊,但为了家族她还是嫁进来了。
入宫之后,她也不指望新帝能如何英明神武,可他怎么说也是哀帝的胞弟,他起码要像哀帝吧?偏偏他连哀帝一成都没有,陆皇后也是年轻的小女郎,如何能喜欢这样的人?
帝后的感情就这么迅速降温,而郑太后虽性情慈和,可再慈和她也是皇帝的母亲,如何愿意看到儿媳嫌弃自己儿子?陆皇后在宫中的日子肉眼可见地难过起来。
王氏每次入宫看到一次比一次消瘦的孙女,回家总是放声大哭,自责自己当初太挑剔,哪怕随便嫁个寒门,也比入宫好。
陆远面上不动声色,心中却十分恼怒,陆皇后是自己的嫡长孙女,如果不入宫,凭借自家身份,孙女什么样的嫁不得?偏偏嫁到了宫里,却一事无成。
本来沈清跟陆远说起,自己孙女跟飞龙亲事时,陆远还有些犹豫,造反不是小事,稍有不慎便是家族覆灭。可眼看这永平帝烂泥糊不上墙,郑中书又野心勃勃。
他若是避让,陆家也迟早毁在郑家手中,陆远考虑一夜,便答应了孙女和飞龙的亲事。两个孩子也还小,谈成亲太早,大家也不过是借个由头促成几家联手罢了。
陆家和沈家都没军权,可两家都是世家,一旦联手跟郑家抗衡,郑中书就算大权在握,也未必是两人对手。可现在偏偏沈清退了,他甚至还以旧疾为由想乞骸骨。
郑中书倒是想让他早点走,但郑太后还有几分理智,她很清楚沈清不能走,她不顾父亲反对强硬挽留了沈清,还坚持让沈清当永平帝的先生。
郑中书气得暴跳如雷,奈何郑太后小事听他,但在儿子和皇家安危之间,她肯定选择自己儿子。
就在京城忙着争权夺利的时候,各方节度使也在招兵买马,四处抢占地盘,不过大家都有十分有默契地避开了北庭。
奈何他们想避开北庭,镇北王府却不放过他们,镇北王以镇守北面的名义,一次次地出兵剿灭将北庭周围流荡的流匪,同时董成也在慕家的资助下平定江南。
这下各地活不下去的百姓,不是往江南逃命,就是朝北庭过来,慕家在民间的名声越来越好,不过镇北王依然恪守臣子本分,对外总是以臣子的身份行事。
永平帝有时候也想,如果那些节度使都跟慕家一样就好了,他甚至愿意跟前朝诸国分封那样,只要他们维护中央名声即可。只可惜也只有永平帝这么想,即便是郑中书都不这么想。
他这些年也借着各地兵乱收敛了不少流民,同时又跟何老三暗中交好,一心想让何老三助自己一臂之力,他的野心让慕湛甚至都不用有什么布置,只要静候他作死即可。
不过即便慕湛计划的再周详,他也没有想到大梁的末日会来得那么突然。在永平二年的开春,永平帝死了!坠马而死!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所有人!
谁都没想到永平帝会这么死了!这是一场意外,正是因为太意外了,让所有人都蒙了。正在别院休养的沈清第一时间接到了这个消息,他一下反应过来,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机会!:,,.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