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张恒来说,今天是个特殊日子。
有多特殊?
得到签到系统的第365天。
曾几何时,他也曾幻想过和大家摊牌,以神豪的面目示人,今天签到一辆玛莎拉蒂,明天签到一座写字楼,后天签到阿里百分之一股份,走上人生巅峰。
可惜天不遂人愿。
别人的系统顶呱呱,他的系统像小女孩过家家。
一根铅笔,一块橡皮,十斤面粉,五个鸡蛋,全是些小玩意,让张恒忍不住怀疑,是不是把给六七十年代,乡土文女主角的系统错给自己了。
就是那种六十年代初期,生活在乡下,穿着花棉袄,有个包子父母,偏心奶奶,全家人受欺负,女主利用签到系统崛起的乡土小说。
为什么这么想。
因为大人用不着这玩意啊,一看就是哄孩子的,张恒出身现代文明社会,物资丰富。
鸡蛋几毛一个,一天工资全买鸡蛋,能把一家三口撑死。
签到一天,就给五个鸡蛋。
我踏马去药店门口排队去,他也不敢只给我五个,怎么也得给十个。
所幸天无绝人之路,日签不给力,月签倒是不错。
自行车,金镯子,老山参,登山镐,防刺服,宠物猪...
东西五花八门,倒是有些价值,虽然没到改变生活的地步,却也丰富了生活,让张恒对接下来的年签越发期待,说不定,真能签到一栋写字楼回来。
“叮~签到成功。”
“你触发了年签奖励,你得到了一座前往民国位面的时空门。”
“特别提示:此世界为平行世界,你的改变将不会影响现实。”
“特别提示:此世界为民国八年,西历1919年。”
“特别提示:生命只有一次,请珍惜。”
听着脑海里的提示,张恒整个人都是蒙的。
他以为有了签到系统,自己以后就不用努力了,混吃等死也未尝不可。
没想到居然是手动版的,直接给个民国位面,这是要自己去丰衣足食吗?
“好像有搞头啊!”
张恒很快动心了。
要是他没记错,最早的人造宝石出现于1900年。
受困于当前科技,这种人造宝石假的不行,肉眼便能看到里面的细小气泡,如果用放大镜来观察的话,甚至能看到细密的人工弧线纹。
这些气泡与弧线纹路,在天然宝石中是不存在的,一眼就会被人看出是假货。
此后的一百年中,随着技术进步,技术水平的上升,人造宝石变得越来越真。
到了现代,甚至一些专业鉴定机构,都难以辨认出宝石真假,尤其是一些高档人造宝石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是真的,只是差个证书。
张恒想来,现代都难以辨别的高仿宝石,放到没有先进仪器的民国时期,会被看穿的几率微乎其微吧。
整一些红宝石扳指,珍珠项链,翡翠玉石过去,还怕弄不到钱?
“不对,赚钱的路子有,能不能赚到钱却很难说。”
“1919年可是军阀割据时期,民不聊生,到处都是山匪恶霸。”
“如果孤身一人,带着宝石就想弄钱回来,一个不好就得把命丢下。”
张恒看过一些描写民国时期的电视剧。
如《五月槐花香》,《大宅门》,《白鹿原》,《活着》,《哑巴新娘》。
一些电影如《变脸》,《霸王别姬》,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。
或多或少都描述出了,乱世下法不法,国不国,兵不兵,匪不匪的混乱局面。
在这个时代下,能开店做生意的都不简单。
真要是傻啦吧唧,拿着一箱手表,或者几颗宝石去换真金白银,估计进门容易出门难。
天一黑,一辆马车从后院走,噗通一声,一个麻袋就丢水库里了。
当然,也可能遇到好心老板,拿货付钱。
只是谁敢赌这个几率,赌输了,那可就成枉死鬼了。
“赚钱是好,可也要有命花才行。”
“往返于现代和民国之间,第一步不应该是赚钱,而是要站稳脚跟。”
“有人曾说过,做大事要懂三思,思危,思变,思退。”
“能保证安全,能应对变故,能留下退路,才能稳坐钓鱼台。”
“一拍脑袋,再一拍屁股,傻不拉几就想去发财,我看发梦还差不多。”
张恒目光闪烁,心中已有定计。
...三天后...
“先生,您的快递。”
“谢谢。”
送走快递小哥,张恒抱着箱子进屋,同样的快递箱他已经收到好几份了。
拆开一个。
里面是一身灰色长袍。
再拆开一个,里面是一件红色马褂。
往身上一穿,再戴一顶白色礼帽,立刻就变成了民国时期的乡绅阶层。
“咳咳...”
张恒干咳两声,对着镜子转了一圈:“地主家,也没有余粮啊!”
还行,像那么回事。
不枉他花了三千,特意从中华阁定的衣服。
“钱!”
想到钱,张恒反应过来,赶紧把抽屉打开,从里面拿出昨天从古玩街买来的假大洋。
像这种民国四年造的袁大头,如果是真的,市场价通常在1500一2000左右,品相好的贵一些,品相一般的便宜些。
不过他手上的三十块大洋,都不是正品货,买的高仿。
三百块一枚,据说是燕京那边的高手,用四十年代的铸币机自己做的。
用料一模一样不说,还掺了同比例的白银,除了品相有点新,跟真正的大洋没有两样。
至于在民国时期,一枚大洋的价值。
跑堂伙计《正式的,不是学徒》的月工资大概是两块大洋,大师傅是五块。
以《天下第一楼》为例,烤鸭师傅罗大头,一开始就拿的五块大洋,后来买卖红火,又给涨到了八块。
购买力呢。
一块大洋就是1块钱,等于2枚中洋《五角面额的银元》,10枚小洋《一角面额的银元》,或者100枚铜元《一分面额的铜子》。
物价呢。
大米3分钱一斤,小米1分,牛肉一角五分,羊肉一角三分,猪肉一角一分,白糖一角,棉布每市尺约1角2分,蔬菜几分钱不等。
两块大洋,就是66斤大米。
换成小米就是200斤,拌点野菜,够一家五口嚼用。
张恒手上这三十块大洋,放到北上广肯定不算什么。
但是在一般地方,估计也没几户人家拿得出来。
毕竟,酒楼伙计在古代可是体面工作,普通人家种点地,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块大洋,要不然也不会一到灾害年间就要卖儿卖女。
“三十块大洋,初始资金应该够了。”
张恒一边想着,一边拿出一本族谱。
一个好汉三个帮,张恒觉得自己孤身一人,去当铺用珠宝换钱的风险太大。
有心在民国找几个帮手,一般人又信不过,怎么办。
答案就在这本族谱里。
张恒祖上出自汉东省,阳江县,大沟镇。
当年张家在镇上也是大族,据说在民国年间有八百户,七千多人,抗战时期,甚至办过自己的乡民保卫团。
民国张恒不熟。
但是张家他熟啊,他又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。
算起来,他这一支还是张家主脉,族谱现在就在他手上。
翻翻族谱,谁是谁,谁都干过什么,族谱上写的一清二楚。
不清楚的,找族里的百岁老人问问也就清楚了,废不了多大功夫。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