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,历史上的那些贤君是竭力把控国家前进方向的好舵手,那么,尽心尽责的良相就是“油门”和“刹车”,辅佐自己的君主更好地治理国家,推动社会发展,促进经济繁荣。
现在,我们就来说下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两个宰相。
一、首创先例,相杰之冠;
当然,这份荣耀得主是管仲。他是周王同族姬姓之后,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经济学家、军事家。在他任上,以其出色的谋略和独到的见识,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。在《国语·齐语》和《管子》中,均有其言论记载。
都知道,管仲从小家里贫困,所以,就拼命读书,练就了一身好武艺,且懂礼仪。他和好友鲍叔牙,分别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老师。公元前686年,齐国发生动乱,公孙无知杀了齐襄王,自立为国君。一年后,公孙无知被杀,使齐国陷入无君的混乱局面。
当时,流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,闻讯后都赶往齐国争夺君位。于是,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君,就在途中设下埋伏,但箭却射在了小白铜制的衣带钩上,他装死骗过了管仲,抢先回到国内坐上了君位。他上位后不久,就找了个茬,除掉了纠。
当然,那一箭之仇,他也是要报的。当时,鲍叔牙就劝他:“各为其主,他这样做,可见其为人值得信赖。”同时,他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,说他是天下不可多得的奇才,让齐桓公放下个人恩怨,更好地建设齐国。公子小白倒是听进去了,不久拜其为相,使管仲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。
不过,二人之间的磨合还是经历了一段时间。刚开始,管仲说:“邻居关系很重要,我们现在要做的是,积极建设国内经济,至于其它,等时机成熟再考虑。”但是,公子小白不听,第二年便发兵鲁国,在长勺之战中被打的溃不成军。
在这之后,管仲开始了他强国富民的改革政策。
在经济方面:他直接废除“公田制”,按照土地肥沃程度,制定土地赋税政策,不再使用一刀切的做法,极大地提高了老百姓的积极性。
当时,他设立盐官煮盐,设立铁官制作农具,积极发展农业、渔业。之后,用国家铸造钱币来调节物价,推动了商品贸易的流通,鼓励边境贸易。因为,管仲始终认为,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本,只有大家吃得饱,穿得暖,国家才会太平,老百姓才不会有其它想法。
在政治方面:他重新进行行政划区,整顿国家机构。当时,国都划分21个乡,其中,工商乡六个,乡民们不用服兵役,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。农乡有15个,和平时期大家种田,战争期间为兵。国都以外地区,划分为邑、卒、乡、县,10县为1属,全国共5属,分别由5位大夫管理,他们直接向国君汇报,对当地进行有效的统治。
在军事方面:管仲的理念是,兵在精不在多。当时,他将保甲制度和军队组织相结合,闲时是农,战时是兵。每户出一人为兵,1万人为一军。全国一共有三军,国君直接管理一个军,另外二个军分别由二位上卿管理。每年春秋时间,通过狩猎的方式训练军队,提高其作战能力。
之后,多管齐下,使得齐国实力很快增长。这时候,管仲进言:“国君啊,我们可以开始第二步了‘尊王攘夷’。”这是什么意思?即:表面上要拥护“周王室”。这时候的西周王室,也就只剩下一个空壳。扯起“尊王”的大旗,就可以借周天子的名义,光明正大的坐上盟主的头把交椅,这样领头“攘夷”,必然不会遭到大家的反对。
公元前652年,周惠王去世,周襄王继位。他派人送祭肉给齐桓公,在管仲的建议下,齐桓公举行了一场郑重的受赐典礼仪式,借此机会和各诸侯国签下盟约。此后,三次武装会盟、六次和平会盟,奠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。
之后,因为他的贡献太大了,更是被公子小白尊为“仲父”,这个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。
二、才智过人,谋算深远;
秦朝名相李斯,生于一个人人逐利的战国时代,他也不甘落后,放弃了“小吏”的安稳日子,投于荀子门下,学得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,最终,选择去秦国发展。
当时的秦相吕不韦,很是看好他,就给了他一个小官。至此,他可以近距离接触秦王。于是,不断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。他给秦王分析道,现在是秦国“各个击破”的好时机,使秦王采取了他的建议。之后,他继续提出“灭国顺序”,“先灭韩”以起到恐吓他国的作用,随后,秦王继续采纳。
他继续进言,用贿赂谗言的方式,让其它国的君臣离心,效果也不错,最终,秦王封其为“客卿”。当时,韩国为了反制秦国,派人到秦国鼓动“修水渠”,目的是想消耗秦国的财力、物力和人力,只是很快就露馅了。于是,大臣们纷纷和秦王讲:“那些外国人,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而来到秦国,应该将他们驱逐出国。”之后,秦王下了逐客令,李斯也在“黑名单”中。
于是,他就洋洋写下了《谏逐客书》:“君王啊,您应该看看老祖宗的做法,当年为了招募贤者,只看能力,不问出处,不问国籍,他们都是用了“客卿”秦国才有了如今的强大。如果,当年他们也畏手畏脚,哪来今天的秦国?”秦王看后,李斯继续得到重用,逐客令也被废除。
秦国统一后,他建议“郡县制”,得到秦始皇的支持。之后,他建议“书同文”,使得秦始皇下令秦篆为同一书体。此外,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,他亲作《仓颉篇》让人临摹。为了“尊崇”大篆,将这种字体取名为“小篆”,“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”。不久,其又采用了一种新的字体——隶书,后也成了官方的正式书体。
此外,在他的建议和主持下,秦国规定:私人不得铸币,铸币权归国家所有,违者定罪。可见,这在经济史上也是一个创举。当时,秦始皇登天柱峰后,看那东海潮起潮落,就令其手书《会稽铭文》,后被刻于会稽鹅鼻山山顶。此外,秦始皇四次巡行,都命其刻石记功。
其实,他并非没有过,淳于越的立场是在儒家角度看政治,惹得秦始皇不满,让其处理这人。因为,他进言“不利于天下统一的言行都必须禁止”,便演化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大“惨案”——焚书坑儒。最终,这个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学家和书法家,下场也是极其悲剧的:父子被腰斩,三族被灭。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