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的东西

在宋代,有一种奇怪的现象,对于许多因直言不讳被降职的官员来说,虽然,生活条件变差了,但是,他们在士大夫中的声誉却往往与日俱增。很多人都是因贬官而出名,有些人甚至“一贬天下知”。

那么,究竟有哪些人是因为贬官而出名的呢?

排名第一的当属范仲淹。

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
原来,宋仁宗登上皇位时,他只有13岁。这样一个小屁孩能懂什么?于是,他的母亲刘太后垂帘听政,军国大事都由太后裁决。天圣八年,宋仁宗年逾20,已经有了自己决断的能力。但是,刘太后似乎并不打算把政权归还给宋仁宗。

当时,范仲淹只是一个小官,没有多少影响力,但是,出于义理,他还是写下了《乞太后还政奏》,要求刘太后“把大权还给这天下真正的主人,让皇帝亲政”。然而,这一举动不仅触及了刘太后一党的利益,还是对太后威严的极大挑衅。因此,范仲淹被降职到山西的一个小地方做通判。

但是,在范仲淹被贬官后,他的同僚和学者却没有因为他是被贬之人而区别对待他,而是成群结队的来到城门为他送行,称赞他“这次出行是极其光荣的”。

明道二年,宋仁宗亲政之后,希望能有所作为,一改宋朝积弱的现状。于是,他提拔了一批敢于反抗刘太后的官员,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,他被仁宗召回,升为了右司谏。

但是,范仲淹并没有因为宋仁宗的提拔,就对仁宗唯唯诺诺。当宋仁宗因偏爱尚氏和杨氏准备废黜郭皇后时,范仲淹立即上奏说:“郭皇后不能被废黜。”之后,他甚至带着御史中丞一起到垂拱殿门口,要皇帝接见他们,并阐述为什么皇后不能被废黜。

对此,宋仁宗非常生气,不仅没有接待他们,反而把范仲淹贬到了浙江。于是,士大夫们再次聚在一起为他饯行,并赞叹道:“此次出行比上次还要光荣啊!”景佑二年,范仲淹任礼部尚书,判国子监。当时,吕夷简担任首相,在朝中培养亲信、拉帮结派,以此来维护他的个人权威。

而范仲淹最厌恨的就是用人不公,所以,他把一些高级官员的晋升情况制成《百官图》,并把它送给了宋仁宗。

之后,范仲淹指着上面列出的高级官员晋升顺序说:“这个升迁,这个贬谪,这样才是公平公正。丞相为了一己之私,随意提拔官员,这不公平!”

当吕夷简得知此事后,十分生气。于是,他到仁宗面前告范仲淹夸大其词,离间君臣,意图不轨,使得范仲淹又遭到了贬职。离开之时,士大夫们在郊外设宴欢送他,盛赞他说:“这次出行尤其光荣。”

由此可见,范仲淹越是被贬,士大夫们越是钦佩他。

其实,纵观范仲淹一生,“文武兼备”、“智谋过人”,无论在朝主政、出帅戍边,均系国之安危、时之重望于一身。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,使得西线的边防稳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;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,虽只推行了一年,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,成为了王安石“熙宁变法”的前奏。而且,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,他也殚精竭虑,鞠躬尽瘁。

此外,因贬谪而出名的除了范仲淹、欧阳修、包拯等人之外,还有一位号称“真御史”的唐介。

皇佑年间,唐介担任御史,专门纠察各个官员的失职。在宋朝,御史有一项特权,那就是:可以根据传闻弹劾官员,哪怕是在没有真正证据的情况下。皇佑三年,唐介听闻宰相文彦博讨好皇帝的宠妃张氏谋取利益。于是,他以“私下结交贵妃,独揽大权”为由,弹劾文彦博。

而且,唐介上书弹劾文彦博时,还在朝堂上向宋仁宗“揭发”文彦博,说:文彦博任成都知府期间,曾以“蜀锦”贿赂张贵妃,声称:“文彦博升任宰相是讨好张贵妃的结果。”在众目睽睽之下,唐介弹劾文彦博,还说皇帝的宠妃干政,这简直是在挑衅皇帝识人不明。之后,宋仁宗大怒,将唐介贬到了英州。

由此,唐介这种无惧强权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一批文人。当他被流放时,他们一个接一个为他写诗送别,赞美之声不绝于耳。其中,两首最为著名,不仅在士林引起轰动,还广为流传。

其中一篇是太常博士梅尧臣写的。

当时,他和欧阳修一样有名,合称为“欧梅”。

当唐介被降职时,他感到愤慨,写了一首540字的长诗——《书窜》。他不仅在诗中表达了对唐介的支持,还谴责了文彦博私交贵妃的罪行。而且,梅尧臣的诗直截了当,态度明确,这在当时的诗歌中是罕见的。还有一篇是李师中写的《送唐子方之贬所》,诗中赞扬唐介“千古贤名”:

“孤忠自许众不与,独立敢言人所难。

去国一身轻似叶,高名千古重于山。

并游英俊颜何厚,未死奸谀骨已寒。

天为吾君扶社稷,肯教夫子不生还。”

之后,这两首诗让唐介名噪一时,获得了“真御史”的称号。

都知道,宋朝重文轻武,文人大多有一身傲骨,刚正不阿,不惧权贵。所以,那些因劝谏皇帝被贬的大臣,往往都是士大夫们讴歌的对象。

参考资料:

【《东都事略·范仲淹传》、《宋朝事实类苑·卷十七》、《宋史·卷三百一十六·列传第七十五》】

9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