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2章 大家轻点喷

张益达看着台下各种欢呼和喝彩,心道这才哪到哪啊?今天,我要舔到你们心服口服。

他接着说道:“后来我才知道我妈的消息有误,京城已经很少有沙尘暴了。

自“十二五”以来,京城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7.2万亩,五大风沙危害区均已得到彻底治理,昔日的黄沙漫天的土地已全部披上绿装。

曾经的沙化危害区潮白河、永定河经过改造成为了京城的森林公园,大沙坑成为了绿洲,沙尘天气也从2000年左右的年均发生13次以上,减少到近两年的年均2-3次。

其实沙尘暴这口锅,真不该轮到新中国来背。”

这个转折有点大,怎么又牵扯到了谁背锅的问题。

“那应该谁来背?”

有学生在台下大喊道。

张益达微笑,“应该元朝来背!”

元朝来背?这口锅有点大啊,扣在六七百年前的古人头上了。

很多学生不解,张益达开始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解释道:“元代开始就有“幽燕沙漠之地,风起则沙尘涨天”这样的记载。

说明什么?

说明京城的沙尘暴,六七百年前就有了。

怎么形成的?

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,定都京城近百年。

那么多铁骑需要养,自然需要放牧了。

不加节制的放牧,草就被吃光了,土地也就荒漠化了。

到了明朝,沙尘暴更加严重了。

《明实录》就曾以“大风扬尘,天地昏暗”来形容京城沙尘暴到来时候的景象。

甚至当时的市井中还流传着“天无时不风,地无处不尘”的谚语,也让自小在江南长大的明代才子屠隆在《在京与友人书》中抱怨道:

“燕市带面衣,骑黄马,风起飞尘满衢陌,归来下马,两鼻孔黑如烟突,人、马矢和沙土。”

鲁迅先生也曾在日记中形容刮沙尘暴的情形:“风挟沙而昙,日光作桂黄色。”

在鲁迅眼里原本形容塞外大漠风尘的桂黄色,竟在京城也变得常见,甚至后来连太阳都看不到,只有眼前的混与昏。

11年前的京城,曾一夜总降尘量达33万吨。

甚至当初民间还流传了这样一个笑话:刘备要在京城盖房子,诸葛亮掐指一算说:只买水泥,沙子今天傍晚到京。”

台下京大的毕业生哈哈大笑了起来,张益达引经据典,用各种案例向他们解释了沙尘暴的形成以及发展历程。

如果真照张益达所说,那确实不应该新中国来背锅。

张益达的几位专业课老师坐在台下,朝其他投来异样眼光的老师点头致意,满面都是笑容。

张益达在毕业典礼上秀历史知识,大大地为他们长脸了。

几人还小声讨论了起来:

“这张益达是创业天才就算了,平时连课都不来上,这专业基础还是这么扎实!”

“瞧那些老师没有,都羡慕我们教了一个好学生。”

“呃……我觉得我们是搞错了,张益达平时都不来上课,对其他老师来说也都不是秘密……他们怕不是在笑话我们啊?”

张益达注视着台下黑压压一片的学生,继续说道:“苦恼了几十代人,三个王朝六七百年的问题,在我们这代解决了。

中国不比某些国家,我们国土面积虽大,但人口众多,适合耕种的面积还比不上印度。

有时候为了生存,我们别无选择。

现在经济上来了,温饱问题解决了,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都在解决。

国家在一天比一天变好!

或许她又这样不好,那样不好,但她始终是你的母亲。

就如同那句谚语一样,“儿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贫”。

有些东西,连狗都不配做!”

骂得好,台下学生纷纷鼓掌。

他们早看“空气香甜女”不爽了,在事件发生的第一刻,就上网化身“万古喷道第一人”了,大开杀戒……

但他们骂,和张益达骂不一样。

后者的影响力在那放着,传播度和他们不一样。

要是再带动国内企业家一起封杀香甜女,那简直不要太大快人心。

“燕园学子和隔壁青木学子,都称得上是国内的天之骄子,栋梁之才。”

台下学生都只淡淡笑了笑,自从考上这所大学后,他们受到过的类似的赞誉太多太多。

尽管是互联网大亨张益达亲口夸赞,他们也没多大动容。

张益达犹豫了下,接下来的这番话说出去,可能为自己带来极大的争议,后果很难想象。

但他决定还是要说出去,无愧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。

“我们现在已经是GDP第二大国了,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什么?赶了英,是不是该超美了?”

张益达神色严肃,“仅仅是GDP的超越是不够的,还需要补充各种软实力的短板。

芯片半导体,医疗器械,生物制药,发动机,超高端精密机床,工业机器人……等等领域我们都还是落后的。

不是说,任何领域,我们中国人都要干到第一。

而是想要让国家、民族生存得好,我们需要再努力奋斗,去争夺每一分生存空间。

而这个重任,就落在了我们这代人身上。”

类似的话,刚刚郝平已经讲了很多了,张益达不想重复。

“科学无国界,但科学家有国界。”

真正的戏肉上来了,张益达声音都抬高了八度。

“其实我特别佩服钱学森、邓稼先两位老先生,冲破枷锁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。

没有他们,或许今天的中国将是另一个样。

他们完成了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,名字也将永远印在这片土地上,闪耀中华。

周总理也曾说过: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

现在中华的崛起已经到了关键的节点,非常需要大家再使一把力。”

张益达的话,大家基本上已经听明白了。

这是在给大家上爱国教育课呢?害怕大家不报效祖国了?

张益达他们这届,有30.85%的人选择了留学海外深造。

这部分人神色不一,有人点头支持,神色激动;也有人面露不悦,觉得这是道德绑架;

还有人把脸扭到了一边,他们已经做好了打算,先拿到常青藤的学位,再找个工作,然后入籍、移民,成为体面的中产。

不过后一种人始终是少部分,大部分人还是深思不已。

为什么张益达这么大一个企业家能不推崇国外?不是说国外更好做生意吗?

张益达笑着道:“对一部分高精尖人才来说,海外更好找工作,能找到更好的工作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除了钱,其他的呢?文化习俗、种族歧视……能够融入别人的社会吗?恐怕也不尽然吧!

没人愿意回国,很多产业就会原地踏步,继而造成无法提供对应岗位,人才外流。

这就是个恶性循环!

要打破这个怪圈,就需要有人拿出勇气来做“牺牲”。

罗宾李师兄不就做了牺牲吗?放弃美国体面的中产生活和华尔街的职位,回国窝在宾馆里搞开发。”

台下一阵哄笑,罗宾李那确实牺牲很大,牺牲成了千亿富豪。

每个人哄笑的同时,难免也会深思:换做是自己,有没有这个胆量和决心,学罗宾李冒险?

“对了,我不是说,回国搞新兴产业一定就能成功。

请注意:我不是在教唆大家创业!

创业有风险,大家需要评估好。

我的意思是说,新兴行业机会多,大家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。”

张益达又扭头看向校领导席位,“另外,我也呼吁有关部门,应该重视高精尖人才。

为他们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。

比如:科研的配套资金与设备,配套的政策。让这些人才在国内一样能出成果,同时生活得非常幸福,从而吸引留学生回国效力。”

郝平和林建华朝张益达点头微笑,表示知晓了,会向上汇报。

赵尔雅坐在台下,看着台上激扬文字、指点江山的张益达,眼里满是小星星。

中文系毕业的她,或多或少有些愤青。

一个满身铜臭味的人是无法吸引她的,她觉得此刻的张益达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才是最高大的。

“陈平原(朱自清徒孙)先生看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时曾发出感叹: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,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。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京大人的形象。

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,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,是否都能常常自问,作为京大人,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?

那种精神的魅力,充实的人生,“天地之心、生民之命、往圣绝学”,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?

马克思曾慨叹,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。

今天的中国,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,但缺少有信仰的人。

找回信仰,应该从文化自信开始。

接下来我会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实际行动,我不是一个光说不练的人。

大家文笔好的,到时候夸也好,骂也好,都说上几句。

都是同学……咳咳,真要喷的话,大家轻点!”

台下的学生又被张益达逗笑了,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,一会儿严肃一会儿搞笑的,让他们很是头疼啊!

最后引用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同学们。

无论中国怎样,请记得:你所站立的地方,就是你的中国;你怎么样,中国便怎么样;你是什么,中国便是什么;你有光明,中国便不再黑暗。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