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那咱们就等着

护卫们远远的守护在林子之外,不敢打扰,他们很明白自家的吴王殿下和这个叫明清的道人是好友也是臣。

这个叫做明清的道人俗名:卫明书。

是这个天底下有名的道人,也是也是天下有名的饱读诗书之辈。

“明书,!”李恪停了下来,把那个常检查着在地上,问道:“最近,长安可有什么消息传来?”

卫明书冷笑一声,说道:“还是那样,陛下还是那么的宠着那位秦王殿下。”

说罢,顿了一下,说道:“我们都看错人了,我们的那个三皇孙殿下本来平平无奇的,但是七年前突然的,就这么得陛下的欢心,而且每天中午,必定和这位皇孙一起用膳,皇孙的骑马射箭可都是陛下亲自教授的。”

“秦王!亲自教授骑马射箭,这可是我们兄弟当年都没有的待遇,父皇对这个皇孙还真的是诸皇孙之最了。”

说罢,李恪的的眼神对着那高山上放眼望去,目光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。

从七年前太子离世了以后,他一直就在暗中蛰伏着,等待一个机会。

生在帝王之家的皇子,那个能天生对皇位就没有野心呢?

他李恪,上马能打仗,下马也能治国,文治武功在诸位皇子里面也是数一数二,凭什么就没资格坐到那个位置上呢。

之前是太子大哥承乾在,他只能把这种想法死死的埋着在心里,不敢有丝毫的觊觎,可是现在大哥承乾早就不在了,这七年来,他对于这个位置的渴望更是覆水难收了。

他李恪,身负两代王朝的皇室血脉,有着这天底下最尊贵的血脉,他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气,也有一种不认输,不甘心的劲头,亘古有那种百折不挠的刚硬。

从他少年随军,跟随李靖出军过北境突厥,征战沙场的那段军旅岁月,从未掉过大唐皇子的威名。

后来在北境掌军过的那段时间,不管是突厥还有西域的小国,都不敢进犯一步。

大唐,现在除了他,还有谁配坐的上那个位置。

如果我是大唐皇帝,定然要让大唐的长刀荡平天下!

如果我是大唐皇帝,定然励精图治,开疆拓土,让万国来朝!

如果我是大唐皇帝,定然要让吐蕃,吐谷浑、高句丽,西突厥他们都知道汉家男儿雄风,必定要让他们全部都臣服于我大唐之下。

李恪收回失望的眼神,脸上还是带着一些杀气,说道:“长安还没有什么动静?那就是父皇现在对到底立谁为储,还没下定主意?都七年了。”

“也许是在犹豫,也许是在等心里的那个人。”卫明书淡淡的笑着说道,“只是可能陛下还不想明示出来而已。”

“那你说,父皇,会选我吗?我是他最像他的。”李恪问道。

卫明书摇摇头,说道:“不可能的,吴王殿下,您虽长,但您是庶出,您的头上可是还有两位嫡出的皇子呢,怎么会跨过嫡子立庶子呢?”

“哼!”李恪冷哼一声,手里的剑更加狠狠的深入了地下几分,“他们,都不如我。”

说罢,眼神一变,多少收回了一些杀气,平和了些,问道:“那如果要是不是我的话,那么会是谁呢?”

“皇孙。”卫明书说道,“为了让你们诸王之间平和,陛下一定立皇孙,皇太孙。”

“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儿,如何能克承大统!”李恪很是不屑道,“他凭什么?秦王?周王?老子在杀突厥人的时候,他们还都什么都不是呢!”

“平衡!要是在诸王子里面选,不管是您,或者是魏王,还是晋王都可能会不高兴,陛下也许是担心,他百年以后,诸位皇子刀兵相见,自相残杀!”

“立个皇孙,他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吗?”立刻冷哼道,“除非是大哥,不然休想我们安分。”

“可是皇孙的身后有礼法和大义。”卫明书很是严肃的说道,“要是是太子嫡子继位的话,魏王晋王是不可能会,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做出什么谋逆之事的。”

“本王不怕!”李恪冷冷的说道,一脸的无所畏惧。

“那就需要等,等到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殿下的这边。”卫明书笑道。

说罢,卫明书来到了李恪身边,看着李恪,劝道:“陛下最恨的就是别人质疑他的权威,吴王殿下您现在虽然很受陛下的喜欢,可是此时也不要太崩塌,只要陛下不说立储的人选,反正自然有人安耐不住了。”

李恪默认了,卫明书说的是。

他像他的父皇,也很了解自己的父皇,就像父皇也了解自己的那样。

父皇是背负着天底下的骂名才坐上去的那个位置,他的帝王威严,不容任何人质疑,即使是为证,也只敢在一些小事上面说一些话,可要是在大事情上敢和父皇对着来,父皇是肯定不会放过的。

而且父皇始终是一个帝王,才是他们的父亲。

帝王需要把握天下大事,为天下安稳着想,亲情什么的另当别论。

“那还要本王等到什么时候?”李恪的眼神里带着一些戾气,不服气。

“新皇登基。”卫明书说道,“新皇登基,各位现在就封的这些藩王都手握几州的军事大都督之权,他怎么坐得住?”

是啊,哪个皇帝回愿意自己的皇叔们手里有军事之权,还是好几个州的军事之权。

皇孙还这么的年轻,年轻人都是年轻气盛,沉不住气的,总是想要露出自己的锋芒,总是想要得到世人的认可,总是急着有一番作为的。

拿自己的皇叔们开个刀,好像是树立自己作为一个新皇权威最好的契机。

“好,那我们就等新皇要是安耐不住,想要给我们这些就藩的藩王夺权的时候,我们吴王府的时机就到了。”

“呵呵呵!”李恪冷笑道,“那咱们就等着,看谁耗得过谁。”

说罢,大手一挥,大阔步的走着,“咱们在长安城里的人,给的钱财加倍,多设耳目,大臣们能招揽的都招揽。”

大唐:八岁的我,邀李二造反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