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六章 帝王略论(下)

.,大唐不良人最新章节!

李治:大,为什么连您也打击我,我差哪了?

李二:你知道段志玄吗?

李治:辅国大将军?当年您称赞他是当世周亚夫。

李二:那小子当初是太原街头一霸,刚一来就把地头恶少混混全揍了一遍,仗着人高马大,成天在太原横着走。

李治:后来呢?

李二:后来我跟他约了一架,他就跟了我。

李治:……

李二:你知道郑仁泰吗?

李治:左屯卫将军?知道,他跟随您讨伐高句丽,很是英勇。

李二:当年小子无所事事,瞧不上他爹的八品官,整天配个剑在街上晃荡,说什么“我是要成为季布的男人!”

李治:后来呢?

李二:后来我一招呼,他也跟了我。

李治:……

李二:你知道公孙武达吗?

李治:您是说东莱郡公吗?前些天听长史讲过,当年打突厥时,朝廷大军还在集结,有一支突厥部数千骑打算借道肃州,南渡吐谷浑。当时肃州刺史公孙将军率领仅有的二千本部兵马,在张掖河半渡而击,把突厥打了个全军覆没。

李二:当初隋末大乱,遍地贼寇,有一次公孙武达走在路上,碰到一伙贼人拦路打劫,把他的钱财衣物都扒下来,又索要他的皮靴。公孙武达便抬脚让他们脱,那贼人刚一蹲下,公孙武达把人摁地上对脑袋就是一通暴捶,直接把贼人捶死了。

李治:我知道了……后来他也跟了您对吧?

李二:你知道丘行恭吗?

李治:知道,是黑吃黑魔头。

李二:我们还没入关那会,关中好几伙贼帅各自占山为王。当时行恭他们都在郿坞聚兵,刚好有一伙前隋的马奴从平凉牧监跑出来,被丘行恭知道,决定收了这批天赐宝马,于是找一天跟人约好,带上几百随从背着好酒好肉,来到奴贼的大本营。

李治:后来呢?

李二:一刀就把对面酋帅的脑袋给片下来。

李治:……

李二:雉奴啊!

李治:大,什么事?

李二:你今年十八了吧?

李治:是啊。

李二:该去黑道上历练历练了。

李治:大!

李二:想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……

李治:大!!

李二:嗯?

李治:咩~~~

……

好吧,以上全是戏言。

李治确实比不上李世民。

因为一代目李世民是开创基业者,白手起家,统御群雄。

而李治是站在李世民留给他的遗产上。

就从帝国二代目来说,李治极为优秀。

“阿弥。”

李治的声音,打断了苏大为的心猿意马。

他忙叉手道:“陛下,不知……”

“这本书上,有太宗题的字。”

李治没有回答? 而是翻开书页,喃喃念道:“以古为镜,可知兴替。”

苏大为身体微微一震? 他听过这句话? 不过是在后世的史书里。

不知李治此时说这个是什么意思。

不会说没有意义的话吧?

是在暗示什么?

“坐吧。”

李治向苏大为示意了一下? 他自己在太监的侍奉下,寻了张胡凳,垫了数层软垫后? 方才坐下。

见李治坐了? 苏大为才在一张胡凳上,轻轻落坐。

只坐了半个屁股。

“陛下找阿弥来,不知有何事?”

“最近? 你很不错。”

李治拍了拍扶手:“特别是替朕和太子找来了孙思邈? 朕一定要厚赏你。”

苏大为忙道:“这都是臣份内之事? 不敢求赏。”

“我听说王玄策找过你了?”

“是。”苏大为心中一惊。

没想到王玄策才登门? 李治这么快就知道了。

看来李治现在对都察寺情报的掌握? 效率超乎自己的想像。

这有点像是后世大明皇帝手掌锦衣卫监察百官的感觉了。

好在他和王玄策也没谈什么犯忌讳的话? 所以倒也无惧。

“王玄策是否提到了玄奘法师的《大唐西域记》?”

“是。”

“说了些什么?”

“他说……”

苏大为暗自蠕动一下喉结,定了定神:“他说法师西行一百余国,有不少已经荒废,那些小国不少在灭前,还想着复国? 所以将财宝埋在地下? 以做复国之用。

还说玄奘法师的书? 可能会藏有线索? 因为法师当年一一拜访过那些国家。”

“哦,你听了后如何感想?”

李治不动声色的问。

苏大为却是汗透衣背。

他敢肯定,如果刚才自己说的话里? 稍有隐瞒或者不实,李治定会变脸。

这是李治对自己的“考验”?

“臣对钱财没兴趣。”

苏大为抬头大胆的看向李治,迎着李治审视的目光:“臣自问生意做得不差,赚的钱,足够过上优渥生活,何况正如散朝大夫所说,臣是唐人,是大唐的臣子,何必贪恋胡人那点东西。”

李治没有马上说话,而是沉思片刻微微点头:“不错,王玄策还不算糊涂。”

看出苏大为有些紧张,李治接着道:“《大唐西域记》原本在你手上?你把他送入宫里来。”

“这……”

“放心,你都不在意,朕岂会在意那些东西,你既答应了玄奘法师,将书交给高昌国主后人,朕亦有成人之美,只用交到宫中,审阅一番,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文字,便即还给你。”

原来是要搞审阅,去掉可能透露宝藏信息的文字。

苏大为不由暗松一口气,同时庆幸自己对这些宝藏没有贪念。

他站起身,向李治叉手道:“我现在就回去拿书。”

“坐下,不急。”

李治圆润的脸庞上,现出一抹意味深长之色:“朕想与你闲谈一二。”

“是。”

苏大为在李治的示意下,再次坐下。

心里则是掀起波澜,不知李治会和自己说些什么。

然而李治并没有很快开口说话,而是自顾自的翻着手里那本《帝王略论》。

旁边的太监和内侍点燃熏香,又烹了茶汤奉上。

李治接过喝了一口,又示意给苏大为一盏。

这才不紧不慢的道:“你知道虞世南吗?”

“臣不知。”

“虞世南初仕南陈,陈亡后入晋王杨广藩邸,隋大业任秘书郎、起居舍人,江都兵变后虞世南辗转从夏王窦建德手下,来到先皇身边,任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,贞观又授秘书监。”

苏大为听得连连颔首。

别的也不太懂,但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,秘书监这些,他是懂的。

相当于大唐文化界领袖吧。

“这本《帝王略论》就是虞世南在秦王府时,所写的一部检点历代帝王得失之书。”

据后世历史学者考证《帝王略论》是虞世南在秦王府时,所写的一部通史性著作。

它以时代先后为顺序,以帝王为中心,通篇由“先生”和“公子”的问对所构成。

模式有就像是兵法书《唐李问对》。

而秦王李世民命虞世南作此书,目地当然是“商略古今,以论古帝王为政得失,追述往古兴亡之道”,寻找治世安邦良策。

再说直白点,就是如何做皇帝,如何提高帝王之术,和治政水平。

通过从古至今的帝王所做所为,以问对的方式,分析那些帝王做决定的思维模型,分析利弊得失,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层级。

苏大为在脑子里搜肠刮肚的思索了一番。

可惜《帝王略论》这本书,不在他前世所看过的书目里,对这本书只有模糊印象,不知里面写的究竟是何内容。

混合着龙诞香和麝香的香气从殿角升起。

薄烟如幕。

李治捧起茶盏,轻抿了一口,润了润嗓子。

大概是今日孙思邈之功,此时他的心情不错,精神也比平时要健旺一些。

此时圆润的脸上,少有的浮现一丝红润。

他略清了清嗓子道:“你可知当年先皇传这本书给朕,对朕说了什么?”

“呃,以古为镜,可知兴替?”

苏大为试探问。

李治颇有些不爽的瞥了他一眼。

苏大为忙改口: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?”

李治:“……”

没说话,但脸上分明写上了:我讨厌话多的人。

苏大为忙闭嘴。

人家天皇大帝提问,不是要你回答的。

只是为了抛个话头罢了。

李治略带不满的扫了苏大为一眼,这才继续道:“你知道,朕看这本书,想到了什么?”

苏大为摇头,不说话。

李治也没卖关子,幽幽一叹,拍了拍桌上的书,轻声道:“当年太宗的局面,不容易啊……站在刚立国的大唐,往前看,哪有顺顺利利继位的太子,哪有能安稳坐住的江山。”

“呃?”

“继位八年就八王之乱的晋惠帝?继位三年就大权旁落的周天元?继位二年就被四位托孤大臣‘联署弹劾下台’的刘义府?

为什么二百年来,所有坐上那个位置的人,至高无上的皇帝,能得善终者,北朝一只手,南朝一只手,数都能数得过来。

而即便是这些善终的皇帝,大半都不‘善始’,上位之前要么诛权臣,要么就是掀起‘不忍言’之变,要么常年亲征死在路上。

若把死后继承人不出问题这一条算上,两百年来,能坚持下来的王朝,一个也没有。”

手抚着《帝王略论》,李治侧脸看向苏大为,轻声问:“苏大为,你以为,这是为什么?”

这一瞬间,苏大为只觉得汗毛倒立,背后被冷汗浸湿。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