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百废待兴

自王泰入主河南都司以来,雷厉风行,大刀阔斧,使得整个河南地面风声鹤唳,原有的秩序被搅的一塌糊涂。

河南都司衙门大堂痛下杀手,睢阳卫在睢州大开杀戒,强行收割庄稼,一番雷霆霹雳之下,被侵占的三万多顷卫所屯田,悉数被收回,50万石粮食的收割不说,此举更是深得民心。

造水车、挖深井、疏浚河渠、兴修水利,流水潺潺,使得干渴的河南大地,又重新变的湿润。

小冰河时代,空气中水分减少,地下水资源依然储藏丰厚,一口口深井,便解决了许多问题。

自王泰大搞基础建设,垦荒屯田,河南的乡宦、军官、宗亲、甚至官员,许多人在惊叹王泰投入巨大之时,也都在等着看王泰的笑话。他们等着王泰屯田失败,然后再落井下石,群而歼之,以报他们被夺去屯田的刻骨之恨。

谁也没有想到,干涸的土地灌溉不断,昔日的荒地绿油油一片,河南地面上,十几万顷荒地以及卫所屯田,庄稼长势喜人,渐渐就到了收获的季节。

这么多土地,得产多少粮食!

王泰这小子,还真给他弄成了!

也有人眼红妒忌,想要破坏,但卫所上万的军士巡逻警戒,更有那些跟着王泰垦荒种地的百姓自发守护,那些个居心不良者,或被收拾,或知趣地缩了回去。

谁都知道,这位年轻的河南都司指挥使,心狠手辣,胆大包天,什么事都做得出来,如果真的被他抓到,只怕死得很惨。

洺水河边,一架架高大的兰州水车临水矗立,惹人眼球,随着滚滚河水转动,把河水纷纷引入岸边的沟渠,顺着渠道流向远方,浇灌四方的庄稼。

但也有一些六七丈的大水车不用来引水,水车转动,带动粗长的曲柄,曲柄一端连接圆柱形的铁碾,两个铁碾反方向往复运动,将不断丢入的碎石、土块碾成粉末。

粉末落入大车之上,被满头大汗的工人不断拉走,送入窑中进行煅烧,煅烧完后,粉末和碾碎的矿渣、石膏一起按比例混合,便是土水泥。

一切,都和陕西时一样,如法炮制。

王泰经营河南,百废待兴,卫所营城的建造, 新募军士的住宅,以及各种相关产业厂房的兴建,单单依靠土木结构,速度慢,需要大量的木材不说,人力上也是花费巨大。

时不我待,他需要的是短平快的经济品,陕西研制成功的土水泥,自然是登堂入室了。

武安的冶铁正在恢复,大量的冶铁矿渣,以及正在生产出来的钢铁,可以或作为土水泥的原料,或作为辅助件,相得益彰。这也使得相应的水泥房如雨后春笋般,在河南各地冒了出来。

“大人,你搞出来这土水泥,利国利民,都是大手笔,下官佩服的五体投地!”

一阵秋风吹过,顾绛看着洺水沿岸一片片生产土水泥的工棚,心旷神怡。

这土水泥修筑房子极快,加上是夏天,用不了十天半个月,人就可以住进去了。

“上万军士,数十万百姓,吃穿住,包括这茅房,都离不开土水泥,便宜,结实,建造快,何乐而不为!”

王泰哈哈一笑,面带几分欣慰。

土水泥的好处显而易见。路旁的那些公厕,干净方便,还有住宅区、田间的渠道,结实耐用,也要美观许多。

“大人,土水泥有一个好处,你还没有发觉!”

顾绛也是笑意盈盈,他指了指远处的府城。

“大人,要是用这土水泥来修城,可比包砖结实多了,也省人力物力。鞑子要是来攻城,不知得多死多少条性命! 流寇想毁城,恐怕也不容易!”

王泰哈哈大笑了起来,正如顾绛所说的一样,这土水泥的用处,实在是太大。

“大人,你在番薯种地的旁边修建这么多鸡鸭房舍,又修建这么多鱼塘,这真的能防蝗灾吗?”

顾绛看着绿油油一片的番薯田地,好奇地问道。

事实上在河南各卫的垦地,王泰都是同样的方式,源源不断的井水灌溉,大量的鸡鸭饲养,鱼塘众多,以来对抗旱灾蝗灾。

“顾指挥使,这都是大人在陕西用过,也十分有效的抗灾方法。粮食就要成熟了,番薯就要收割了,你就静观以待吧。”

刚刚从陕西过来的胡东,加入了进来。

朝廷的旨意下来,顾绛、杨秦、董有为三人,正如王泰奏折所请,分别担任了彰德卫指挥使、河南卫指挥使,以及宣武卫指挥使的职位。

看来朝廷和皇帝那里,已经默认了王泰在河南的所作所为。也不知道,那30万两白银,是不是起了作用。

“不止鸡鸭鱼,还有这田间地头种下的一棵棵树木! 那些大的林场也是!”

胡东的话,让顾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。

正如胡东所说,暑热已过,临近中秋,庄稼就要收割了,可见王泰所做的一切,都是正确的。

他现在好奇的是,王泰极其看中的这个番薯,到底产量如何?

“胡东,固镇铁坊,要加紧恢复。另外,新的铁坊修建的怎样?”

王泰看着眼前一望无垠的番薯地,目光中都是期待。

花了近万两白银,耗费人力物力,才从南方搞回这些宝贝。一番精心种植之下,就看最后的结果了。

“大人,已经恢复铁炉十几座,新建的有八座,一些私人的铁坊也愿意出售给咱们,算起来应该有30座冶炉左右。”

胡东被授予河南卫指挥同知一职,其实是王泰刻意为之。他有意压低了胡东的功劳,使他不显山露水,以免被朝廷挖走。

不过,王泰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想法。崇祯和杨嗣昌都是日理万机,那里会把心思放在胡东这样的小角色身上。

“铁厂的建造如何?”

“围墙已经建好,里面的厂房正在建造,估计在冬天来临之前全部完工。”

按照王泰的设计,铁坊的规模,至少也是河南第一。铁坊的厂房设计,也是他一手捉刀,生活区、生产区、绿化、排污等,完全是后世的厂房布局。至于铁坊的围墙、建筑,清一色的土水泥构造。

“大人,固镇的铁坊恢复的**不离十,一些新炉也正在建造,大约到年底,便有三十万斤左右的产量。”

胡东的话语中,带有浓浓的喜意。

30万斤的产量,可是南山铁厂的3倍以上。他从陕西到河南,可谓是壮志在胸了。

“太少了!”

王泰微微摇了摇头,正色道:“继续扩大规模,到年底,至少也要是一百万斤的生产规模! 到时候,就叫做河南第一铁厂!”

胡东目瞪口呆,半晌才苦笑一声。

“大人,小人尽力而为!”

“不是尽力而为,而是一定要做到!”

王泰的话语,斩钉截铁。

他转过头来,满面笑容,对一旁正在恭恭敬敬等待的邱华江说道。

“邱师傅,陈师傅,番薯现在可以采收了吗?”

“回大人,番薯已经成熟,完全可以采收。”

邱华江恭恭敬敬回到。作为从广东“挖”过来的番薯种植“专家”,每月10两银子的报酬,家人妥善安置,他自然是兢兢业业了。

“不错,大人,番薯生长良好,产量必然不错!”

邱华江的同乡李荣发,也是满脸笑容说道。

王泰点了点头,沉声道:“开始吧。”

“开始挖番薯了!”

邱华江和李荣发分别招呼着周围的百姓,一起进入了田间,众人在两位师父的指导之下,开始忙活起来。

“大人,番薯真有这么大的产量吗?”

顾绛看着百姓们在田间忙活,心头好奇。

胡东和一种军士,也都是睁大了眼睛。

“下一刻,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!”

王泰哈哈一笑,心中也是充满了期待。

夕阳西下,临近傍晚,地头的番薯小山一样,让顾绛等人都是目瞪口呆。

“这一亩地下来,怕是有上千斤吧?”

胡东冷了半晌,这才吐出一句话来。

“胡将军,小人不敢造次,不过从番薯的样子看来,最少也有两千斤!”

邱华江摇着头说道,满脸的喜意。

“两千斤!”

顾绛心头巨震,嘴里结结巴巴。

“这么说来,这一亩地产的番薯,够两个人吃一年的了! ”

一亩地养两个人,那么这60多顷番薯,六七万石的产量,都可以供上万人一年的口粮了!

王泰点了点头,心里一颗石头落了地。番薯的产量终于没有让他失望。

虽然人吃五谷杂粮,不能天天吃番薯,但是在这灾年,只要能活命,谁还顾得了这么多。

况且,这番薯应该不难吃,和粮食混合,反而是营养大餐。

“兄弟们、乡亲们,咱们今晚就吃烤红薯,蒸红薯,来个红薯大餐如何?”

一不小心,王泰直接喊出了红薯的名字。

“吃红薯! 吃红薯!”

众人都是兴高采烈,一起大声喝起彩来。

顾绛颤抖着手,拿起红皮的番薯,放到鼻边,一股难以名状的清香。

北方大旱,王泰此举,不知要救活多少百姓!

精神恍惚间,王泰拍了拍顾绛的肩膀,笑容亲切。

“顾指挥使,番薯只是小试,明年就可以大规模种植。留下三万石种子,你算算,明年可以种多少土地?产多少番薯?”

三万石种子,一石两亩,3万就是600顷,产量就是六七十万石……

如此循环,那么后年,岂不是可以产番薯六七百万石,够上百万百姓的口粮……

“大人,夏耕种下的粟谷有6万多顷,蔬菜、大豆、水稻等大约有3万多顷,秋收应该有200多万石粟谷,大豆25万石,稻谷100万石左右!”

杨震话音颤抖、要不是蝗灾,今年的粮食产量,应该还会翻一倍。

“等秋收完毕,准备好冬小麦的种植。京师、陕西、山西、山东都是灾祸连连,到时候各送25万石粟谷和稻米给朝廷,也算是对朝廷、对百姓有个交代吧。”

王泰微微叹息一声。他只有给崇祯丰厚的回报,才能位子坐的稳。崇祯虽然刚愎自用,但他一旦信任某人,却是死心塌地。

自己,绝不能让他失望!

“大人,今年虽然有些收成,但粮食还没有收割,这府库的银子……”

顾绛的话,让王泰眉头一皱,他心头想起一事,很快吩咐了下去。

“胡东,叫几个铁坊的工匠来,本官要铸些东西!”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