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映雪这两条思路说白了就是双管齐下,第一个主要是打动里正,让里正想办法帮着他们家,把这场和离给主持了。
第二个那就是投其所好,这投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好,而是这个地方的所谓的最底层的小官员圈的好,让方家进入他们的注意力里,一旦方家有什么事,他们能站出来甚至直接撑腰。
说白了,里正乡绅在这会儿是属于自治组织,不是什么正经的衙门官员,主要是协助官府对地方进行管理,对于他们来说,政绩与他们无关,贿赂之类的,这些个村民一穷二白,他们也求不到财。
既然这两样不好求,那还能求个啥?
无非就是名望。
几个村子里联合办起了私塾,若是以后出了那么一两个秀才,外人说起来,这走出去脸上都有光,小伙子也好娶媳妇,姑娘家也好嫁个好人家。
叶映雪就是要给他们这么一个刷名声的机会。
这建私塾的银子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,二十两银子绰绰有余,再就是采办笔墨的事情,最重要的那就是私塾里教书的先生。
于是叶映雪把目光放到方雩身上:“三弟在上京生活了这些年,那些落第考不上的学子想必也见过,不知道三弟有没有这方面的人脉,可以让人给村子里介绍个先生过来?”
据叶映雪从原主记忆得知,这年头考取功名并不容易,今上今年四十有一,刚过去壮年不久,今上登基的时候才十六岁,彼时大开恩科,广纳人才,导致寒门弟子都以考取功名为晋身之道,二十年前左右,涌现了一大批才名皆备的读书人,如今他们都在庙堂之上身居重职。
也是因为他们的出现,一下子提高了考取功名的标准,就说前年方宇考秀才那会儿吧,全县参加县试的共有三百余人,成功考过去府城去应府试的为五十人,而过了府试能参加院试的是十七人,这十七人参加院试,最后成功考取秀才功名的,堪堪十人。
也就是说,在这三轮考试里,整个府城参与第一轮县试的差不多有五千人,而最终脱颖而出能过院试的,只取一百五十人。
他们这个县叫丹霞县,在河道府算是个小县,二十年前的时候每逢院试还能录取个十五六人,如今一个县三年才能出十个秀才,下面三四十个村子,哪个村子能出个秀才,真的可以出去吹上好几年。
而这些村子中,能建私塾的,十不足一,就叶映雪所知道,附近好几个村子,家里孩子想要读书,都是想办法往镇里或者县城里送的。
可能送得起的,一个村子里也就那么几户人家罢了。
方雩这会儿看叶映雪的目光带着几分异样的赞赏,他轻咳了几声:“雩虽不才,却也有几个朋友,待我写一封信,至多半月便能有回音。”
叶映雪也不多问,很显然方雩的这个朋友根本就不在上京,按照他的说的时间,算一下路程的话,估计人就在他们丹霞县所在的河道府。
“那么,事不宜迟,爹你在村子里认识的人多,这两件事还得你找人带话给里正。”
叶映雪倒是想要直来直去的,可在末世那些年给她训练出了一种奇怪的直觉,她刚才就觉得这件事应该找个人给里正带话,所以就这么说出来了。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