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管家心想公子果然是秀才不出门,便知天下事。
普普通通的一个荒山老林,让他一番规划下来,顿时就变成了金山银山。
听得自己都是心潮澎湃,恨不得马上就带这些小孩去种果树,养鱼,养鸡鸭。
杨志也是用钦佩的目光,看向宁策。
心想还是读书人厉害,脑袋里那么多的弯弯绕,随便想出个法子,就能赚大钱。
哪像自己大老粗一个,挑了一担子金银珠宝进京活动,结果钱花光了,却是一官半职都没弄到手,若不是碰上公子,自己恐怕现在还饥寒交迫地在街头卖刀呢。
难怪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,今日一见,杨志方才明白,古人诚不欺我。
两人越想,便越觉得宁策的办法好。
窦管家情不自禁对宁策伸出大拇指,“公子天资聪颖,老朽佩服,如此一来,只要熬过今年,到了明年,果林,鱼塘投产之后,这些收留的百姓皆有用武之地,到时咱们便会大赚特赚。”
杨志也是一脸的钦佩之色,“公子大才,如此一来,既安置了百姓,又给宁家庄带来了财源,可谓一举两得,洒家真是佩服的紧。”
宁策哈哈一笑,倒背双手,望着远处的如黛青山,心中得意。
心想这放在后世,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生态农业,随便哪个键盘侠都明白的道理。
只不过拿到古代来,就立马变成石破天惊的天才发明了。
“赚钱,只是次要的,”半晌后,宁策这才开口,“这些小孩,我准备让他们念书,读书,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,等将来他们长大成人,一定会感激我们宁家,也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效力,成为我们宁家最可靠的力量。”
“公子的意思,是让他们也去书院念书?”窦管家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。
在古代,教育是稀缺资源,哪怕是那些世家大族里面,能读书的,也只有宗族子弟才可以,顶多会有几个陪读的小书童。
至于那些佃户,农夫,庄客之流,根本没机会受教育。
宁策点了点头,“没错,我打算好好培养培养他们,数年之后,他们将是我最强大的助力!”
看着宁策信心满满的样子,窦管家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把想说的话给咽下去了。
公子最近行事果断,手段老练,相比以往,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。
作为家主,公子既然已经下定决心,自己还是不要阻挠的好。
想来公子有他自己的理由。
“他们不仅仅要学习诗书,也要习武,杨兄弟,还希望你有空的时候,能指点指点他们武艺。”宁策望向杨志。
“公子放心,洒家定然倾囊相授。”杨志急忙拱手说道。
“如此最好,筹备书院的事情,也需尽快提上日程了。”想起十年之后的靖康之耻,宁策心中,不由得升起了一股紧迫之感。
想要改变靖康之耻的结局,首先,自己要有实力,有属于自己的班底。
而这些人,便是自己来日纵横天下的第一份力量。
虽然如今是秋天,种树,养鱼有点晚了。
但按照宁策的指示,窦管家马上召集庄客,又四处招募雇工,准备上山砍伐老树,挖掘池塘,修建猪圈,在明年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。
宁策带着窦管家和杨志,在庄子四周转了转,花费了一上午时间,把书院的修建地点和规模,给基本确定了下来。
赢李培得来的十万贯,宁策打算全部都投入到书院的修建中去。
及到傍晚,宁策返回城中,前去宗泽府中学习兵法,教学之余,宗泽又强调了一次,告诉宁策,明日的中秋诗会,务必前来参加。
宁策连声答应。
时间匆匆而过。
中秋这一天,终于到来。
刚刚下过一阵急雨,空气清新,温度凉爽,地面虽然有些泥泞,但这并不能挡住人们的游兴。
此刻天色已晚,圆月高悬,兴奋的百姓们,脸上带着欢快的笑容,在襄州城的街道上游玩,闲逛,显得格外开心和热闹。
街道两旁,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,将夜晚给映照得一片光明,有的灯笼上还有灯谜,人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灯笼下面,冥思苦想,想要破解灯谜,赢取奖品。
不过要说起今日最热闹的所在,却是向家的府邸。
襄州四大豪族,陈,李,宁,向。
向家今年新修了园子,花费不菲,据说里面修建的美伦美央,富贵华丽,向家今年将承办中秋诗会的任务揽了下来,除了博取名声,主动向知州大人示好的用意外,未尝也没有几分炫耀自家园林的心思在内。
华丽高大的向府大门外,沿着围墙两侧,一口气挂上了近百个灯笼,这些灯笼不但制作的十分精美,并且每个灯笼上面都有一幅灯谜,吸引了大量的百姓来此解谜。
不远处,向府准备的灯谜奖品静静摆放在那里,有几名仆人在那里发放奖品。
所谓奖品,无非就是一些茶叶,茶具,花瓶,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,既风雅,价格也不贵。
每隔一会功夫,便有解开谜语的百姓前来,兴高采烈地领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奖励,惹得围观众人羡慕不已。
一些不擅解谜的百姓,便聚在向府大门口处,在那里看热闹。
今日的诗会,除了城中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,比如官员,缙绅可以参加外,只要是读书人,也都可以在这一天,进入向府。
只不过普通老百姓,却是禁止入内。
但这丝毫不能减弱这些老百姓的好奇心和兴趣。
他们用羡慕的眼神,看着今日向府的宾客们。
一顶顶或奢豪厚重,或精美小巧的轿子停在向府大门前,然后便有衣衫华丽的男子或女子,在众多仆人的前呼后拥下,傲然或施施然走进向府大门。
而那些前来参加诗会的士子们,不论高矮胖瘦,皆都打扮的衣冠楚楚,文质彬彬,以求给今日诗会上的那些大人物,一个良好的印象。
今日的襄州诗会,知州腾宛,通判曾远,以及主管州学的教授宗泽皆会参加,并且百姓们都知道,今日的诗会,还会有一位神秘的重量级人物,也会参加。
这人是谁名甚,大家不知道,但众人皆知,就连如今襄州的最高长官,知州腾宛,都在前日亲自上门去拜访此人。
可见此人的身份,着实不一般。
有句话叫做近水楼台先得月,如果能入了这些大人物的法眼,在他们心目中留下好印象,将来无论是做官还是经商,都会大有助力。
向府中,
几名年轻书生,皆是锦衣华服,说说笑笑,随意地走着。
当前一名年轻人,年龄二十余岁,看上去温文尔雅,脸上总是带着让人如浴春风般的笑容。
此人正是向府的少主,向秉。
向秉性情温和,待人有礼,办事一向八面玲珑,在襄州人缘很是不错。
几人便走,边聊。
“呵呵,小弟原以为自家园林便已是不错,谁知今日一见贵府的景致,方知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贵府园林,小弟以为,堪称襄州第一。”一名胖胖的书生摇着折扇说道。
虽然刚刚下过一场暴雨,天气凉爽,但此人依旧毫不停息地摇着扇子,即便如此,豆粒大的汗珠,却还是源源不断地从他的脑门上流了下来。
“呵呵,郑兄谬赞了,小弟实不敢当,其实小弟以为,李兄家的庭院,相比我家,更胜一筹。”
一旁的李培听了,哈哈一笑,道“贤弟何须太谦?还是你家这处庭院好。”
话虽如此说,但李培的脸上,却依旧闪过一抹得意之色。
襄州四大豪族,要是论起财大气粗,正是李家稳居第一。
能输掉十万贯,依旧面不改色出来闲逛的,整个襄州城,也就李培李大公子能做到了。
“哎?怎么没看到宁策那个小子呢?今日的中秋诗会,他若不来,可实在是少了几分热闹啊。”李培手持折扇,故意露出一副遗憾的表情。
“没有这草包的衬托,有如何显得我等的超凡脱俗呢?”李培叹了一口气,“柳小姐跟了宁策这草包,真真是一朵鲜花,插在了牛粪上。”
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个人,顿时便会意地哈哈大笑起来。
点击弹出菜单